——记2017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藏文化交流慰问
今年3月,“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览3个月后闭幕,满载着北京人民深情厚谊的展陈物件悉数“远行3650公里回家”,重新回到位于拉萨柳梧新区的西藏牦牛博物馆。但有一头“白牦牛”在撤展后留在了北京画家王鹏的手中,这是他特别为牦牛展创作的一幅手工皮纸天然矿物着色的作品《白牦牛》。不过,就在几天前,这幅《白牦牛》也终于“回家”——6月7日下午,随“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藏开展文化交流慰问活动的王鹏将这幅长1.8米、宽0.97米的画作亲手交给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进行无偿捐赠。手捧吴雨初回赠的用牦牛皮和藏纸制作的收藏证书,王鹏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让牦牛回家,是我的心愿,自己满意的作品找到了它最好的归宿。”的确,“让牦牛回家”不仅为今年的“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活动找到了精神主旨,更成为了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藏的一段佳话。
其实,北京画家与牦牛、与西藏的缘分不止这一幅画。据此次赴藏的北京美协副调研员柳妍介绍,为了牦牛文化展,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美协广泛发动美术家,征集优秀作品,最终有8幅作品入选,其中有3幅作品是画家们特别为这个展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鹏的《白牦牛》。“这次北京文联带领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藏,要去西藏牦牛博物馆参观,我们就想到请王鹏将他这幅曾在牦牛文化展上大放异彩的《白牦牛》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柳妍表示。
当天,在参观西藏牦牛博物馆时,北京的艺术家们除了观看丰富的展陈外,还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个博物馆与北京不一样的缘分——作为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的一项重要文化创意工程,2014年11月牦牛博物馆落成并开馆,它不仅是世界上唯一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藏文化保护的标志性工程。馆长吴雨初,则是一名援藏干部,曾在藏地工作十余年,没到退休年龄就辞掉职务又回到藏地,虽然“从正局级‘降’为了科级”,但这位“以生命尽使命”的“亚格博”(藏语“牦牛老头”)的事迹,还是感动了所有艺术家。“我们来参观牦牛博物馆,就是来学习这种憨厚、忠诚、悲悯、尽命的‘牦牛精神’,就是要多了解多宣传吴雨初这样的好干部”。此次带领50位首都艺术家赴藏交流的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杜德久表示。曾于1997年去过西藏边防哨所慰问的北京书法家贾文龙20年后再次踏上这片雪域高原,特意将其这次到西藏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书法长卷《雪域行》赠送给牦牛博物馆,表达他对“京藏一家亲”的深情歌颂。
由北京市文联、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市政府、北京援藏指挥部共同主办,拉萨市委宣传部、拉萨市文联承办的“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藏文化交流慰问活动每年的6月在西藏多地陆续展开,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
这次赴藏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深入北京援藏重点项目——京藏交流中心施工现场、拉萨市城关区政府礼堂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举办了3场文艺演出和3场书画笔会,演出节目涵盖舞蹈、歌唱、杂技、器乐、曲艺、魔术等多个艺术门类,既有享誉已久的传统精品、又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原创,既有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韵、又有别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演员以北京中青年艺术家为主,也不乏“北漂”演员,还邀请了多位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冠军加盟,为藏族聚居区群众备足了视听盛宴的“好料”。
西藏这片神圣的雪域高原令人心驰神往,却也不得不让赴藏文化交流的艺术家们普遍面对高原反应的现实甚至深感其苦。首次赴藏的北京陈爱莲艺术表演有限公司舞蹈老师、舞蹈家陈爱莲的女儿陈婕这次共带领了11位年轻的舞蹈演员前来,她说,“来之前陈爱莲校长特别重视,开过好几次会,从节目选择到舞蹈动作都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这一次带来的两个群舞《千手观音》和《喜鹊喳喳喳》都是经受过市场和舞台考验并认可的优秀作品,我们也希望拿出最好的作品来表达我们对西藏人民的感情。”由于是高强度的舞蹈作品,体力消耗较大,陈婕和舞蹈演员们都不同程度有高原反应,“但精神状态不能差,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西藏,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援藏工地的工棚里,在城关区政府的会议室,贾文龙、高希祥、彭仕强、韩启动、王鹏等首都书画家与藏族书法家南杰旺扎、边罗共同挥毫,他们用纵横跌宕、凝练浑厚的笔墨献给彼此真诚的祝福,以传神写照、挥洒自如的丹青描绘心中的圣地。西藏书协理事、拉萨书协副主席南杰旺扎告诉记者,北京文联连续6年的援藏文化交流活动,他都参加了,跟每次前来的书画家都结成了好朋友,活动结束后也经常会用微信切磋技艺,互学汉藏书法,经常交流探讨,吸取经验。作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拉萨市政协委员的南杰旺扎还多次提案呼吁汉藏书法进课堂,近年来很多西藏的中小学都开设了藏文、汉文的书法课,他也经常到中小学去教授书法,南杰旺扎希望北京文联“共话京藏情”这样的赴藏文化交流活动越多越好。
版權所有:[1998]中國徐悲鴻畫院
总访问量:18196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