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欢迎访问中國徐悲鸿画院官方网站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Xu Beihong Painting Academy of China!
民族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艺术
我国迎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非遗概念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17-6-20

   来源:中国文艺网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保护、公众认知、社会参与的保护理念日益增强。从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调整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遗产保护实践,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和发展。 详细解读请点击<<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办转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详细解读请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我国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至今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1372项,国家级传承人1986位。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必须得到社会和全民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是实现政府与民众互动、官方与民间合作的有效平台,从而形成全社会合力,让当代中国呈现出“保护遗产,人人有责”的局面。 【详细解读请点击<<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前身是创设于2006年的“文化遗产日”,更名后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标志

  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瑰宝?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详细解读请点击<<】 

  2017年也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两者总面积达到21.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23%。 【更多资讯请点击<<】 

  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口号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相约古都洛阳,感受华夏文明”。 【更多资讯请点击<<

唐代三彩牛角形孔雀杯 中新网 应妮 摄   

  2017年遗产日活动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贯彻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 【更多资讯请点击<<】 

  在诸多遗产日活动中,“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的结合牵动着世界目光,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融合等主题汇聚着传承人的能动性与民众的生活期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这一笔巨大的遗产是开展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共同基础。当下,加快“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古老文明间的交流将再次促进今天的人类建立更为紧密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 【更多资讯请点击<<】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口号为“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保护传承非遗,展现生活智慧”“活力社区,活态非遗”“振兴中国传统工艺”。 

  610日至18日举办的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国际非遗系列大展、国际会议论坛、非遗竞技等一系列活动。在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4支队伍将深入到成都市22个区县的城乡社区,开展近400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展演活动。 【更多资讯请点击<<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在成都启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是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提高非遗传承发展水平,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创产业为非遗融入现代设计、现代市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详细解读请点击<<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特色表演。新华网唐羽摄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如何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如何扩大传承人群体系等等,又成了将非遗更好地交给子孙后代所亟待解答的问题。 【详细解读请点击<<

崇州道明竹编。 新华网唐羽摄

  ◆结语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方面遭遇了极大的挑战,注重非遗的传承性、活态性和实践性,强调非遗传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聚焦非遗实践,注重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中国民协发起了一系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包括“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也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伪民俗”“假故事”“边缘化”“高端化”等现象的出现,也暴露了社会上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之间仍存在差距。形态各异的民间文化遗产和民俗事象,如何融入现实生活,如何推动转化创新?只有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本质规律进行深入了解,从适应时代发展和时代需求的角度着手,才能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做到活态传承。 【详细解读请点击<<

关于我们 | 诚邀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商务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版權所有:[1998]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國际域名:www.xu-beihong.com www.ccvcm.com  翻版必究

总访问量:18124110